其实,背靠着腾讯这样的一棵大树,只要一个游戏的品质本身过关,那么它的早期推广渠道是完全不用担心的,微信、QQ、应用宝,三大产品分发渠道的势力已成,短期之内并不会有其他的公司来阻碍腾讯游戏的发行。
我最早也试过传统的财经咨讯路线,我发现它的阅读量可以做到很大,但是转化率很小的,因为阅读需求跟理财需求感觉差别很大。我相信如果我们用一两年的时间,成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和有几百万、上千万有深度价值观认同的用户群的话,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长出非常可怕的商业模式来。
相对于市面上已有的模式,我们的用户肯定是买服务占绝大多数。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第二个话题: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。 第二,内容创业行业目前拥有一个巨大的稀缺资源——内容创作能力,这个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极为重要也极为稀缺,所以说内容公司可以靠自己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,换取其他行业所拥有的其他非常大的资源,实现一个跳跃式的进化。
我们在找这样的东西,我能看到这个行业里比较有可能性的公司也在做这样的事情。随便举例,我一年买的书在家里堆成了一个小山,每次看到它我就会痛苦一下,它让我觉得我自己是很失败的人,因我没有读完。
所以我觉得做内容这个东西,如果想做大公司,或者是超级公司的话,没有方向焦虑是不可能的。
站在这个阶段看将来,没有办法让我确定是不是对,只有信或者是不信。实际上雷军是92派企业家,1989年就开始在学校写代码挣钱,他1990年第一次创业,1992年加入金山。
在风口的时候,这些人中不少,流露出了要超过雷军的想法,比如傅盛做PR说自己不是雷军马前卒,陈年祝福雷军的手机做的和凡客一样好,蓝港做斧子科技的时候夸下海口、但是三年下来,基本上都老实了。 这道题不难,即使你不知道雷军在金山和小米的奋斗史,你的中学老师也一定告诉过你,答案要选最长的。
小米过高估计了自己生态链的价值,这是2014年小米上下陷入癫狂的后果。 但是没想到啊,这一笔大钱没有拿到,一年后想价格战打华为力不从心,同时OPPO、VIVO的重线下模式又崛起。
所以其实
杨宁最近也在曾经收到了5封面试邀请,但他只接受了其中一家面试。我给出的建议是,如果企业在过去6个月内内有新一轮的增资,那么以这个为标准,有流动性折扣;第二,保护性条款减弱;三、股东套现,而非进入公司,这时候会有折扣。但是如果你所接受的老股在之前有相应的条款,一般是可以继承这块权利的。 第四,公司方是如何配合的,会不会配合老股东转让?首先从公司方看一看,作为公司方,他应该可以理解,投资人进来是为了博取以后的投资收益,没有一个投资机构会和公司一直走下去,总是会有退出的时候。其二,针对个人来说,有三个关键时间点可以进行转让,首先是新一轮融资时,建议一同进行;其次是增资完成后的半年内进行转让;最后是当流动性需求产生时。 共同出售权,也就是说你找到好的价格好的买家想卖这个,假如另外一个也想卖的话,这个就不行,两个股东要一起分享份额。 最后,我们真的要卖的时候,有一个事儿,大家一定